|
||
|
||
防災智慧平台iSDMP |
|
子計畫二
災難社區心理耐災能力建立-- 計畫主持人: 夏允中教授 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
科技部計畫簡介 | ||
台灣災害資料檔案 | ||
防災培力與社區重建 | ||
幸福健康社區營造 | ||
健康智慧生活應用 | ||
跨國際防災課程 | ||
相關研究資料連結 |
世界銀行將台灣列為最易受到複合性天然災害國家,再加上考量歷年來的本土災害特性,山地部落的天災機會較多,有形與無形的資源也比較少,又受其經濟與教育弱勢的長期影響,導致醫療保健與心理健康資源的投入受到極大的限制與不足。因此本研究目的促進災難社區心理健康,進而增加心理耐災能力,來減少健康不均等與降低健康差異。 健康不均可以從壽命看出端倪,根據內政部簡易生命表的統計,台灣地區人民的平均壽命為79.82歲,但原住民族則為71.6歲,與整體平均相差8.2歲。其中相較於平地原住民鄉的73.8歲,山地原住民鄉約僅69.6歲。影響身體健康與壽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災難、疾病、醫療資源、營養、飲食、健康習慣、運動、沒有汙染與舒適健康的環境等。 在心理學上,其中有個特別值得研究的觀點就是信念跟身體健康的關係。根據許多實徵研究的結果,個體在面對重大逆境時,如:災害與喪失親人等,個體的信念意義會正向影響個體後續復原適應。因此本研究最主要目的為以遭遇天災機會較多的山地原住民為研究對象來建構健康長壽者的信念模式,並以實徵研究支持此健康信念模式,最後應用與實踐中高齡者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來增進健康。 本研究將以高雄市山地原住民為研究對象,又「桃源區」、「那瑪夏區」及「茂林區」三個原住民地區的標準化死亡率以占高雄市38個行政區前三位,因此本研究將以這三區作為研究對象與實踐中高齡者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可做為心理防災與復原模式。本子研究預計執行三年,第一年以質性訪談方式,訪談三十位健康高齡者的信念來建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健康信念模式與健康傳記,目前進行中。因此本計畫申請為申請第二年與第三年的兩年期計畫;第二年以大量實徵研究方式來驗證此健康信念模式,並以第一與第二年的研究資料來建構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第三年將實踐此模式,透過部落團體工作坊,傳遞健康信念模式與健康傳記,希望如此將健康信念崁入部落文化中,利用部落文化與連結來進行部落社區教育與療癒,此模式可有心理防災與復原的功能。 計畫期間也會執行跨國際比較研究,將與越南、泰國和印尼的大學與政府學術研究之機構進行合作式研究,茲以建構跨國的防災、救災、減災與重建工作模式。此子計畫將縱向的和總計畫整合,與婦女共學培力、智慧社區、精神醫療與多元災難行動研究四個子計畫橫向的聯結,以在地文化觀點與國際化思維創造出在地防災與建構防災力,扣連國際學術社群,產生對話合作。 |
|
計畫全文下載 計畫摘要 計畫成果報告 |